海外網6月28日電 自古以來,朝鮮人民非常喜歡跳舞,在這過程中創造了農樂舞、扇舞等高尚、美麗、優雅的許多民俗舞蹈。
其中有民俗舞蹈《頓多兒拉里》。《頓多兒拉里》是咸鏡道東海岸地區流傳下來的地方特有的民俗舞蹈。
凡是咸鏡道人無不知道《頓多兒拉里》舞蹈,去此地方就能看到在節日和休息日,男女老少都出來跳著此舞,愉快過一天的樣子。
舞蹈《頓多兒拉里》是跟高句麗的《咚咚》一樣,源遠流長的民俗歌舞。
起初叫《咚咚達里》,在長時間傳承的過程中咸鏡道地區將其稱為《頓多兒拉里》。
30年代初,《頓多兒拉里》這個題名反映人民向往沒有日本帝國主義剝削和壓迫的自主新生活的愿望,改為《黎明會來》(朝語黎明和頓多兒拉里發音相近——譯者注)?!额D多兒拉里》舞蹈先是女人打水鼓(在木盆或瓦盆里裝滿水,水面倒放水瓢拍打就發出粗重柔和的聲音),然后會唱歌和跳舞的人進行歌舞。跳舞來勁兒了把人們拉進舞場,自然圍成一個跳舞圓圈,大家一起跟著舞蹈動作跳舞。
該舞以有力的胳膊動作和節奏性強的走步動作很有特色。該舞按節拍擺動手腕和胳膊的動作、搖動手腕、彈出手指尖的動作等動作活潑,舞動頻繁,身體動作和邁步動作相配合,顯現著強烈的活動性和節奏性。這些特點反映了咸鏡道人銳意上進,勤勞頑強,好勝心強的性格和氣質。
今天歷史悠久,固有地方色彩的民俗舞蹈《頓多兒拉里》,仍在沿襲發展,人民廣泛傳跳,增添著民族情緒和浪漫。
朝鮮社科院研究員、博士 金先英
(來源:我們國家網)
責編:劉金鵬
贊
踩
路過